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来我院交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
发布时间:2016-01-18 阅读次数:
因我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题流传到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引起对方教师的强烈兴趣与关注。2016年1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副院长曹卫群教授率领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和数据结构课程负责人专程来我院交流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我院科研副院长兼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林友芳教授代表学院和课程组与林大老师进行了热烈与长时间的交流研讨。
交流会上,林友芳教授详细介绍了我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流程设计、自学引导方法、实验题目与要求、实验配套代码、实验数据、实验过程支撑技术文档、面向自学、复杂工程与系统能力培养的实验题目设计方法、考试要求等,并实际展示了大量的学生实验报告、设计文档、程序源代码、学生课程总结报告和心得体会。
交流会结束后,曹教授一行用“震撼”两个字表达对我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效果的感受,并表示将逐步参照我院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大类专业第一门专业课,程序设计也是多数工科专业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如何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好这门课,一直是业界难题,各高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课头,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大很大差异。
针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自2010年开始,我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参照世界高水平大学对学生作业要求高的做法,开展了高实验要求、高自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试点。课程负责人组织队伍投入大量的精力重新梳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重新精心设计了一套成体系的作业与实验题,设计了大量的技术文档,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设计并向学生提供配套代码,通过实验题与实验报告要求进行自学引导,并通过教学与实验题引导学生对后续课程与知识的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复杂问题分解、程序流程分析与流程图设计、程序调试、多模块程序设计、基础数据模型设计、程序代码阅读能力、程序代码与文档规范、接口设计、系统化编程思想、自主寻找解决方案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分别在2010级05-06班、2011级01-02班和2012级01-02班开展,参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高压力面前,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时间投入大幅提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一个学期能达到完成2-3千行代码量的目的,优秀学生通过完成选做题甚至能达8千到1万行代码量的目的,最终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与肯定,通过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效果逐年提升。该套教学方案于2013年开始我院在全年级所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推广执行。在此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们对实验题型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逐渐形成教学标准执行。
附图截图文档是2015级01-03班实施实验#9,学生共需要完成10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