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我校电子工程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
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院士3人(兼职),教授48人,研究员6人,副教授64人,副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5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12人次,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团队1个、装备预研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学院围绕学校智慧交通学科领域一流学科建设布局,重点建设学院负责牵头建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参与建设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参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并负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建设。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2024年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千分之一。
学院下设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系、数据与网络工程系、信息科学研究所、网络管理研究中心、智能信息技术教育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院机关8个业务单位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2个虚体机构。参与建设国家级平台8个: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交大-英特尔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交大-中铁信息工程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新引智基地。拥有教育部平台3个: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觉智能交叉创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及其他平台6个: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未来交通技术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等。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名,研究生1400余名,其中博士生300余名。学院共有4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均是国家级/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8项(含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主持一流课程等各类国家级课程13门次、北京市级7门次;全国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与规划教材13部、北京市级精品教材与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9部。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和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改革“101”计划。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博士后流动站。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比例约为80%,博士生”双一流“高校生源达80%以上。连续十年,累计15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会级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深受就业市场欢迎。
学院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200余项,合同金额6.2亿元,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0多项,学院各科研团队主要面向轨道交通、民航、公路、IT、国防、金融业、医疗卫生、教育、政府等众多行业与企事业单位,与众多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行业大数据应用、网络通信、多媒体处理、信息安全、国防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等方向有许多研发成果得到现场应用。主持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三年,学院师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把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依托包括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在内的各类引智项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近五年来,累计派出教师百余人次,派出两百余名学生赴海外攻读学位或参与国外联合培养项目,来访外国专家近百人次,多次承办亚洲机器学习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学生交流地域和交流项目类型全覆盖。
欢迎优秀青年才俊加盟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